毛诗新解之二: 沁园春 雪
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
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
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
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此词作于一九三六年二月,刚在陕北站下脚跟的毛泽东“饱暖思权欲”,面对大好河山做起了“帝王梦”。在这首词中,既看不到对沦陷于日寇铁蹄下东北三省的思念,也没有对苏区根据地丧失和数十万生灵涂炭的反省,充斥字里行间的除了统治天下的欲望,便是对历代皇帝的羡慕和超越他们的野心。
纵观历史,毛的帝王思想实际上早已有之。六十年代时身边的人曾问过毛:“主席您小的时候想过当领袖吗?”毛泽东回答道:“想过,小时候,我就有领袖欲,我父亲让我去放鸭,我赶著一群鸭子,好神气噢。看到一群鸭子在我的驱赶下,噗噗下水,我心里就觉得我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呢?”
毛17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诗:“独坐池塘如虎踞,绿杨树下养精神。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作声。”在这首诗中,毛的霸王之气已经跃然纸上。
早在1928年毛任湘赣,边界特委书记时,他的专断就曾受到非议并一度被称为“独裁书记”。后来也担任过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就说过:“特委的事,总是书记一个人处理,个人专政,书记独裁,成为边界的通弊。首先泽东为特委书记时,特委就在泽东一个人荷包里。”
毛的专横独断表露在1930—1931年他亲自领导的整肃AB团大镇压中,此事造成红色根据地的严重危机和中共力量的削弱。当时红三军的冯笃权对黄克诚说:“毛泽东过于信用顺从自己的人,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不能一视同仁,不及朱老总宽厚坦诚。”并举例说,一些品质很坏的人就是因为会顺从,受到毛的重用,被赋予很大的权力,干坏了事情也不被追究。果其不然,这位聪颖过人、毫无过错的何笃才不久就被扣之以AB团的恶名遭到杀害。
张国焘和王明都曾是早期中共的高层领导人,对毛泽东最为了解.直到后来他们离开大陆,在言论上不受毛泽东钳制和威摄,才讲出了一些真心话,对认识毛的实质极有参考价值。
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五、六十年代在香港访问过张国焘,张的论述应是研究中共党史的第一手资料。司马璐问及毛泽东的为人,张国焘回答说:“润之(毛)一天没有登基当皇帝,是不甘心的”。当问及毛泽东的领导方式时张国焘答:“老毛的领导方式可以做到为了达到一个政治目的,不顾一切代价。”(见司马璐《张国焘谈与周恩来毛泽东的恩怨》)。
王明1956年到苏联居住后,写了很多揭发毛泽东的文章。毛在延安时曾向很多人表示他到北京后要做皇帝,王明为此而写过一首诗:皇帝从来是独夫,人民头上坐称孤。北京一到做皇帝,蜕化满腔党性无。诗下标明“1948年11月22日晚于西柏坡”注:“毛泽东这天和我谈话又说:年轻时候看小说,常想做皇帝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呀!可是不晓得怎么才能做皇帝。现在懂得了。我们不久就要进北京了,一到北京,我不就要做皇帝了吗?”他还说:“既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,本质上不就是皇帝吗?”
常言道诗言志,从毛的诗词中也可看到他的皇帝志向。《沁园春
雪》1936年后即已流传,当时在毛统治的延安已是一党专政,自会有人颂扬,但是在“国统区”却是招来的不少的批评,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。中共的宣传部门权力“驳斥”。今日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词,不仅能够看到毛当时志在帝王,而且有超过以往帝王的雄心。
毛还在1973年写了一首七律,诗题为《读〈封建论〉呈郭老》。诗云:劝君少骂秦始皇,焚坑事件要商量。祖龙虽死业犹在,孔丘名高实秕糠。百代多行秦政治,《十批》不是好文章。熟读唐人《封建论》,莫从子厚返文王。从这首类似打油、平仄不甚和谐的七言律诗来看,毛对郭沫若的《十批判书》、特别是该书对秦始皇的评价是相当不满的。(《毛泽东与著名作家》P73)。
毛一向尊崇秦始皇,他也曾经说他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。有人说秦始皇坑了四百多个儒,毛泽东说这不算多,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。如果深究毛泽东的思想渊源,首先就是帝王思想。
以此观之,这首《沁园春 雪》是不是可以这样改呢:
北国风光,千里兵疯,万里血漂。
望长城内外,刀枪莽莽;大河上下,民怨滔滔。
山舞毒蛇,原驰病象,日寇中华试比高。
须睁眼,看哀鸿遍野,断壁残蒿。
江山如此多妖,引无数魔头竞折腰。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
俱过气,论心狠手辣,还看老毛。
创建时间:2007-7-20
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
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