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新话题与讨论建议及审查说明
欢迎发布有讨论和阅读价值的话题;不欢迎嘲弄宗教、种族、地缘、性取向等话题。
推崇布拉格公民论坛《对话守则》: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,不是为了斗争;不做人身攻击;保持主题;辩论时要用证据;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;尽量理解对方。
遵循《世界人权宣言》第十九条不对用户已发表言论进行删除处理;用户有权限删除本人已发表言论;编辑会合并重复话题。
发新话题
收藏 订阅 推荐 打印

中南海日记,谁看过?

本主题由 张书记 于 2010-5-14 15:52 移动

中南海日记,谁看过?

昨天吴稼祥老师讲座,提到了《中南海日记》,;据说,记录了当时很真实的状况,是亲历。等电子版来了,发给大家分享
期待楼主分享
http://hexiecollege.blogspot.com/2010/05/blog-post_3948.html

这里有,但是不全,只有前三部分,谁有全本的请发出来,谢谢
期待完整版

回复 3楼 hexiecollege 的话题

还得翻墙呢吖
谢谢楼上兄弟,已收藏
需要完整的!谢谢
期待完整的
下不了
谢谢分享 一直再找这本书
谢谢楼主分享
希望LZ早点发完整版的!
引用:
原帖由 最是那一瞬 于 2010-5-16 23:33 发表

下不了
可以下,但是非完整版。
等待完整版
谁快点提供全本啊,着急

相当好

看看这段:


5、万府门前绮思(4月16日,日丽风暖,春光无限)
中午随孟 晓苏上他的办公室谈事。孟是万里的秘书,办公室在万里的院子里,院子在中海的西侧,与陈云家的院子相邻。我乘他取材料的时候,打量了一下这座院落。有长长 的回廊,数进院子,一式画栋雕梁的王府式建筑。静谧而安详。孟的办公室前有一株花事极盛的海棠树,是有名的西府海棠,粉白色花,团团簇簇,很少有缝隙。许 多小蜜蜂异常忙碌,上下翻飞,在花蕊上陶醉轻薄。怪不得深闺中怀春的少女面对春花会顿生惆怅,会有无名的忧愁。在这样芬芳的时节,面对如此飘溢著春情的海 棠,你总要停下匆忙的脚步,总要发出长长的叹息,你想得到又想付出很多东西。你想写诗,想动情,想收到几张署有芳名的锦笺,想约
会,想写一封辞藻 华美的信给什么人……总之,你想爱与被爱。如果此时,你什么也得不到,没有人给你写信,也没有人读你的信,那心情……想想林黛玉吧,想想“藏在深闺人不 识”的玉人吧。当然,如果象万里这样的人突然赋闲,独对西府海棠,那晚景,怎堪与外人道?所以,象他这样的人,人生中的重中之重,当然是保权……呵,晓苏 来了。

(2)前警卫局长的国骂
午餐桌上,退下来的警卫局局长问我们看今天的人民日报没有,上面有白纪年写的一篇文章《清除政治生活中的封建遗毒》。看来,他很反感,又不明说。他又十分愤慨地提到人民日报“大地”副刊,说竟然发表了一篇文章,说封建主义的东西相当多。
“他妈的个混蛋,”他骂道,“发表这样的文章的编辑应当撤职!”
我知道他说的是哪一篇文章,那是上海杂文家冯英子写的,对首长一出动,就前呼后拥,戒备森严,让百姓回避的做法提出批评。
“连起码的事实都不顾,北京地区从82年以来,就没有搞什么戒严了!”他嚷道。
作 为前警卫局长,他的愤怒可以理解。但我想到的是另外一层,他除了关注自己的处境之外,怎么就不多想一想呢?我愈来愈感到,不少在首长身边工作的人员,除了 无条件服从和使人感到有条件的舒服之外,看不出有更多的长处。而这些人,智力比别人低,权力比别人大,这就危险。他们经常随心所欲地辱骂那些天才的作家、 艺术家、理论家和记者,批评他们的作品。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精神生产的精微和伟大,细致和复杂。批评是粗暴的,还没有达到理性的最低要求。而他们的批评却 往往影响首长的态度和决策。在目前,批评人,特别是批评有进步思想的人,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坏处,还可以表现自己的立场坚定。所以,批评别人成了一种时 髦。
9、疲惫的胡启立和附和的王兆国(4月21日)
下午约3时,启立、兆国召集书记处办公室人员开会,讨论启立的五一讲话稿。全总的两个起草人也出席。我们上午已讨论过,由进玉谈了修改意见。
看 上去,胡启立相当疲惫,昨天刚从上海回京。两眼微红,很少专注地看人。一忽儿埋著头,托著额,似在瞌睡;一忽儿头枕著椅背,两眼斜视天花板。这种作风与传 说中的周恩来的作风不同。周无论在什么场合出现,总是神采奕奕,不露倦容(虽然他很累),而且总是专注地听别人讲话,眼睛深邃地看著讲话的人。我想,作为 一个领导人,在工作的时候,特别是在面对下级时,任何时候都不能显出漫不经心,甚至疲惫不堪的样子。
启立就讲话稿谈了几点意见。谈了我们党 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,从这条道路中引申出来的几点认识,要改革,要开放,马克思理论要发展……都是对的,有些有用的思想。但缺乏新意新话,尤其是看不出自 己的个性。如果与五一讲话联系起来,则更是文不对题,几乎对讲话起草人没有实际的启示。接著,他对讲话稿文字与措辞提了几点意见。问题不是提得过大,就是 过小,使人不得要领。
讨论过程中,王兆国也有些插话,大多是附和启立的话,也没有听到精彩的论述和明晰的条理。
我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太明白,是什么机制把他们推到了现在的位置上。我感到担忧。一是为中国改革前途担忧;二是为他们自己的前途担忧。如果改革要有前途,这些人就可能没有前途。唯一重要的,就是看他们能否有效地集中专家和思想库的思想。
下了看了大半。于是对新浪微博为何总能看到一些古怪的言论释然。
古怪在于,虽有清晰的应对现实的逻辑在,却往往一副劝人将就的态度。
原来都是深谙了权力泥沼行走规律的高人。
如果要从这泥沼里做改革,行得通吗?
二十多年过去,事实摆在眼前。通得很变态。
要想不变态,可能只有--不认识这些人、不晓这些事、不理这些规律,直接从一无所有的新做起。
否则,依靠那些“有经验的人”来做新道场,将带领更多的泥牛入海。
在墙外看看了“卧草集”很好的一个网站。
只看了一半,不过瘾。谁有全本?
哪里有,谁发下
非常不过瘾,求了很多天全本没求到
中南海,太神秘了。
发新话题

快速回复主题

 

[完成后可按 Ctrl+Enter 发布]  预览话题  恢复数据  清空内容

顾问:莫之许、北风、不锈钢老鼠、温克坚、艾未未、冉云飞、安替、崔卫平、闾丘露薇、章立凡 形象代言:宋石男 法律顾问:浦志强
编辑
:张书记、上肛上腺、抑扬、musicool、王祖贤、alix001、核子力量、四夕亚日、炽鸢侯、木火
技术:库存袈裟、麦圆、散光